现代教学丨以趣味活动评价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我们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很多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讨论热门韩剧,哼唱欧美流行歌曲,而关注京剧、古筝、二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寥寥无几。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含了政治、历史、地理、社会等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不禁想到可以借助这门课程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若在课堂上一本正经地灌输,学生们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要以有趣的活动作为载体,将活动与评价巧妙结合,从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我以“四合院——都城的建筑经典”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利用趣味活动评价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主要通过以下操作路径进行实施:制订评价目标,确立活动观察点、设计评价内容、开展活动评价。
一活动实施过程
1.制订评价目标
“四合院——都城的建筑经典”是沪科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第二课“别具特色的民居”中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了解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感受四合院建筑的精美、设计的智慧,初步懂得欣赏这些建筑文化。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案例的活动评价目标围绕以下两点展开:一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分工动手操作,了解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布局;二是通过欣赏四合院的装饰,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确立评价观察点
此次活动的评价观察点如下表所示:
观察内容
活动观察点
星数
合作完成四合院建筑结构立体拼图及布局
能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习兴趣浓,参与性高
善于合作,能认真完成拼图以及住房安排
★★★
猜四合院装饰的文化内涵
能认真观察装饰图片
观察仔细,态度端正
能正确表述四合院装饰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
3.设计评价内容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北方地区的常见民居四合院了解得并不多。那怎样在这节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对四合院这种独特的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此次设计的“认识四合院”活动菜单共分为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即通过合作拼图了解四合院建筑结构和布局。通过有趣的拼图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住房安排有初步的了解。学生也能从四合院的住房安排中感受到我国“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第二个活动是自主学习活动,即通过欣赏四合院的装饰来猜其包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其蕴涵着的文化深意及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从“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和“合作度”三方面进行评价,而自主学习活动则是从“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学习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两部分内容都以学生本身和教师为评价主体,主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四合院的了解情况,使得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把活动评价表下发给全班学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立即提醒学生做好评价,并及时收齐活动评价表,根据填写情况做好记录,在课堂尾声时进行评价反馈,以便掌握学生对四合院的了解情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记录这项工作,最好是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具有时效性。为了评价记录的公正、透明,教师可以找两位学生作为“小小监督员”,在“小小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记录。
4.开展活动评价
评价手段是多元的,其所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本课的评价表采用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在自评中了解自身对四合院知识的掌握度,激发学生对四合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学习过程,让学生初步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寄语”更是进一步体现出评价的激励作用,能深入促进学生的后续兴趣养成。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予以相应的评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学生课堂自评表: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课堂表现
我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很专心
我在小组活动中乐于与伙伴合作,能顺利完成任务
我能积极、认真思考问题
文化渗透
我知道了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以及住房安排
我了解了四合院装饰包含的寓意
教师课堂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须努力
课堂表现
认真听讲,参与学习
组员合作,完成任务
积极思考,乐于交流
文化渗透
了解四合院建筑结构与布局
知道四合院装饰的文化内涵
教师寄语
二案例反思
1.遵循设计评价的原则
教师设计评价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评价是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遵循的原则一般有过程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
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为例,通过该活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能有些什么收获?此外,还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有哪些收获?例如,学生的合作能力、倾听能力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提升?
真实性原则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真实性评价应该包含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活动、表现或挑战。
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我们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真实性的评价,强调教师利用描述性的评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个别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针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一步提高。
2.讲究实施评价的策略
由于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除了最后的活动成果,学生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关注的要点。所以评价表主要是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后的情感态度方面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看到最后有没有把四合院模型做成功。因此,评价的策略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个动手操作、合作完成的过程。此外,“教师寄语”中教师真诚的期望和亲切的鼓励式评语更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注重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上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体过程,可能只是一部分,评价的全面性或许还不够,因此可以增加一个“他评”,让小组学生之间展开互评,或者在活动完成后组间互评。比如,在小组评价时,请学生对每个参与者的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即增加一个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通过“他评”来促使“自评”和“师评”的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居山植)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7年6A刊)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吴体行楷教学
- 【教学视频】精讲细解18式,扎扎实实学太极——搂膝
- 颈椎不好,只需一个小方法,就解决了
- 132㎡现代北欧三居开放式书房收纳力Max
- 88平现代混搭北欧风系统柜功能一体化
- 128㎡装现代新古典风,客厅简直惊艳一个家!
- 趣味课堂,领跑新学期,262场免费公开课等着你
- 【趣味贷贷通】张一山显露戏精本色演技炸裂,一定要看这部剧!
- 现代卧室设计,别致温馨充满创意!
- 癌症医生总结:缺了这4样东西的人,最容易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