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刁角美食搬迁追踪录
新媒体管家
新媒体管家
武汉的刁角小店是吃一家少一家,吃了多年的小店突然消失了的这种感觉就像失去了全世界。
不过武汉人固执,对自己喜欢的店忠诚度很高,哪怕是拆迁了、搬走了也要发动吃货的力量从武汉的某一处重新挖出来。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再次吃到那熟悉的味道,武汉搬迁美食追踪录成全你们的固执,这些以为消失的美食去哪儿了?一起来挖~
最近微信也接收到不少投稿和询问,大多都是问XXX搬到哪里去啦,XXX凉面关门的到底是搬迁了还是不做了呀,整理了这些口味和口碑都不错的搬迁美食送给大家。
原酒宝荡社区烧烤摊
一家神奇的店,每天只营业1小时
搬迁前:酒宝荡社区门口的烧烤摊
搬迁后:九万方路口我家营养美食
特点:不管搬迁前还是搬迁后,依旧是1小时卖光,去晚了毛都吃不到。
△原来的烧烤摊
婆婆姓邹,熟客都称呼为邹婆婆烧烤。原本在酒宝荡社区门口的时候,每天中午出摊,11点左右就有人在那附近等着婆婆推小车过来,不到1小时就卖光。这个1小时传奇故事延续到了现在的九万方路店里。
搬到店里的邹婆婆烧烤,比起以前算是有座椅板凳了,时间也改成了下午6点营业。火爆的场景依旧,每天下午5点半左右店门口的情况请参考下图:
即使你是第一个到的,也不一定能第一个吃到。因为时代在进步,一个不起眼的烧烤小摊竟然有个近400人的微信群,最受欢迎的脆骨早就在网络上被预定光。中午预定都只定到20串,实在是有够夸张的。
△微信群的日常
从麻将桌上散场的婆婆,6点准时赶到店里开工。店内不能坐人,所有人在坐在门口,整个店只有婆婆一人忙前忙后。看到婆婆来了,得赶紧冲上去点单,稍微考虑一下点什么,可能就得排到6点半以后了。
点单全靠婆婆的脑袋硬记,点了之后得在旁边守着,混乱的情况下被后来的人插足那可就冤了。
品种不多,只有脆骨、牛筋、肉串、腰花、火腿肠这几样,来早的人才能吃全。基本上都是50串起点,50串筋子,50串肉,50串腰子,50串脆骨是标配,不过脆骨几乎是很少情况下能点到50串的,多数都被熟客预光了。
分量真的非常良心,2块钱的腰子,竟然这么大。一点腥味都没有,肉筋有嚼劲,喜欢吃辣的一定要多放点辣椒。肉串撸的超过瘾,此时一定要来碗豪华炒饭才配的上这些串儿。(炒饭隔壁就有卖)
注意事项:
不能吃辣的人,不给辣椒也没关系,同样美味;
店名不叫邹婆婆烧烤,叫我家营养美食;
自备酒水饮料,不然就去对面超市买,婆婆这只卖烧烤,别的没有;
第一次去的人别惊讶别害羞,最晚5点半就要到,直接抢桌椅板凳,6点去是没位置坐的。
老武汉牛二油炸社
有爱秀恩爱的老板和非人能承受的辣椒
搬迁前:黄石路的破旧小店
搬迁后:原地址前行100米处
特点:辣—非人能承受的辣椒;玩—每个月都出去旅游的老板;便宜——两人50块吃到撑。
△以前破旧的老店
汉口的吃货该开心了,这家老顾客该乐坏了,牛二终于搬到新店了,终于有空调了。
很老的一家店,最早从1毛钱一串开始卖到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辣椒,不少人为了挑战一下他们家的辣椒特地大老远跑来。下午五点半,店内基本就满座了,不能吃辣的人基本可以告别这家店了,咪咪辣就会让你受不了,但是如果不蘸辣椒来这就没意义了。
都说老板任性,在还没搬到新店之前,经常说关门就关门的出去旅游。不少食客来扑了个空。即便这样,也不气馁,还是耐心等着老板旅游回来再来吃。
新店的墙上挂满了老板夫妻的旅游照,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也基本保持每个月头出去旅游一次的频率,老板一定是旅游界最会做生意的人了。
除了辣,另一个特点就是便宜,巨便宜,有时候都怀疑这卖的钱,都不够老板出去玩一趟呢。最贵的牛肉5元一份,炸土豆3元一份,以后不用吃土了朋友们,来这里吃串串呀。
招牌的炸蟹柳,土豆每桌必点,第一次来看着隔壁桌的点准没错~
注意事项:
辣度可以加,但不能减,千万不能逞强,不管你多能吃辣,从咪咪辣开始点;
实在辣的受不了了,喝两口热水会好很多,千万别猛喝汽水或凉水;
如果你跟老板讨论关于旅游的话题,老板会很乐意,不过前提是要碰的到人。
小民排档
不少武汉人心目中的“第一排档”
搬迁前:新桥街宝善堤交叉口旁
搬迁后:武昌火车站往白沙洲方向万隆广场对面
特点:宵夜界的扛把子,火爆+火爆+火爆。
△搬迁前破旧的老店
小民排档还在新桥街的时候就堪称是在武汉宵夜界没有对手的存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宵夜排挡NO1. 可能不少人知道小民排档是因为今年停业2个月后的火爆回归。
花甲、鸡爪、毛豆,小民的“招牌三样”,少一样都觉得像是宵了个假夜。还有糯米春卷、枯豆丝,小民的招牌就远不止三样了,基本上来的人都是闭着眼睛点单,熟得很。
隔几天不吃就无比想念的爪子,凤爪烧的软烂,轻轻抿一口就剔骨,2女生不到十分钟就能解决掉一盆。
老板娘自创的糯米春卷,一不小心就成了招牌,好吃到连我妈大晚上的都犯馋。
搬迁到万隆广场的小民,还是和兰兰烧烤做了邻居。一个礼拜去三次的熟客告诉你,5点半前去,不排队。
新店更大、人更多,十几年老武汉味道的小民排档还在呢,并且比以前更火爆。
注意事项:
搬迁后的小民排档,菜品还是原来那些;
原来新桥的绿豆汤在燕子门口,小民门口也有豆丝了,菜单上还加了烧烤;
得自己找位置然后再去收银台告诉他们桌号点单,点完先付钱买单;
如果位置满了,就得在快吃完的桌子旁边等。
老武锅豆皮
从武锅一路追随到铁路局
搬迁前:武昌区武珞路586-155号武汉锅炉厂3栋门口
搬迁后:武汉铁路公安局对面
特点:做了25年的豆皮,搬到哪食客跟到哪。
△搬迁前破旧的老店
在点评网上连名字都没有,往往不到9点就售罄,大家都跟着地名称为老武锅豆皮。老武锅豆皮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得老邓亲自做,别人来做就不是那个味,即便是用同一种材料。所以这么多年,老邓和老婆就没休息过。
△新址 图/十分武汉
老邓和他妻子做豆皮有25年了,双剑合璧动作还是那么麻利,配合依旧默契。一人摇动铁锅,一人贴上糯米,手速惊人,一锅豆皮很快便出锅了。
图/十分武汉
店里做豆皮的老铁锅比我的年纪都大,以前都是用煤炉子受热更均匀,就是麻烦了点,现在改用煤气罐。
图/十分武汉
生意再好,用的也还是这一口大锅,不是没想过加锅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老邓夫妻的精力有限,为保证出品的时间和速度,就这一口锅做一个夏天下来,老邓瘦了十几斤。
图/十分武汉
豆皮好不好吃看两点,一是皮,二是臊子,做皮的米浆老邓有着他的独门秘籍,皮黄而不焦不油还能吃到鸡蛋味,臊子里面的干子萝卜肉丁样样都暗藏玄机。最后一定要淋上卤水才算完美。
注意事项:
6元一小份有4块,9元一大份;
不要看队伍排的长就走了,一锅大概5分钟左右很快就可以排到了;
可以选择加一勺干子丁卤水或者不加,加,信我,加了就知道有多好吃了。
美猴王牛肉面
从包子到热干面再到生烫牛肉粉
搬迁前:江汉区武商路滑坡路小学右侧巷子内
搬迁后:武展金字塔下&京汉大道利济北路轻轨站下
特点:22年搬家的次数高达七次,依然能够找到它。
因为搬家太多次,不少食客看到美猴王的新店时都不知道这是一家在武汉驻足了22年的老店。
关于美猴王的搬迁之路:老店最初在武商路,每次都要端着碗爬一个巨陡的小楼梯,有种随时会垮的感觉,后来搬到了滑坡路小学和旁边公厕夹道的巷子里,那时不少刁角食客纷纷找来,再后来,搬到国广负一楼了...
但是搬迁依然没有停止,目前国广负一楼的店搬到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东金字塔(蔡林记旁),另外在利济北路轻轨站下还有一家分店。
好在不管搬迁多少次,兜兜转转的也总在这附近,老顾客们也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它。最早美猴王是做包子炒菜的,后来开始做热干面,毕竟每个武汉人都离不开一碗热干面,最后再做的生烫,一直做到了现在。
老板娘说老店也需要不停的进步,不然同样会被淘汰的。现在滴人口味都太叼。
粉是在卤料的汤中烫的,两个大锅分别烫牛肉和粉,烫出来的牛肉炒鸡嫩。烫熟后最后加汤,那个汤每次都能喝个精光。
美猴王的生烫之魂,就是它的醋!每碗都会加一勺醋,因为老板知道武汉人喜欢重口味,所以特别调制了这个醋,事实证明果然是受欢迎。调料区就有4样香菜,葱,辣椒油,调制好的花椒油,酸中带甜,麻中带香,美猴王不管是热干面还是粉都离不开独有醋味和这些重口味的调料。
店里的种类非常多,有生烫的也有卤香的,生烫除了牛肉、腰花、还有瘦肉、猪肝、财鱼、牛百叶等,卤香的有牛筋、牛肚、牛肉片...可以随意组合,来100次就有100种吃法。
除了生烫,店里还有好吃的卤菜、卤藕、香肠、鸡爪等等,逛街逛累了吃碗粉再来份卤菜,简直是大写的满足。
注意事项:
第一次来建议点黄金组合牛肉腰花粉,再加一块藕一块卤干子好吃到上天
当午餐来吃,一定要点卤菜,卤的非常的卤味
不能吃辣的也不用担心,只是口味重,红油看着红,但其实不辣可以放心吃?
惦记秘制鸡架
十几年的东北老手艺
搬迁前: 冶金大道工业三路
搬迁后: 和平大道红钢城青扬十街8栋2-27号
特点:李老爷子把十几年的东北老手艺带到武汉,颇受欢迎。
图/网友fanbey
武汉的刁角美食陆陆续续像都给挖出来,连这家远在青山的工业三路的惦记鸡架都不放过。
搬迁前就在鹿鸣春老店那条街上,光顾的都是附近的学生和居民,但一到晚上7点左右,上班族们也会蜂拥而至。
店主李大爷前几年来武汉带孙子,之后孙子上了幼儿园,老两口闲着没事做,想着之前就是在东北做鸡架的,青山东北人也很多,就开了个鸡架店打发时间。
老爷子有股东北人的执念,不止想要做地道的鸡架,还想要做炒鸡架、鸡架饭等,但目前老两口已经忙不过来了,儿子都不想他们太辛苦,之后怎么经营还得深思。
△李老爷子在老店忙碌
这是老爷子从东北带回来的手艺,经过改良的香拌鸡架,裹着调料的鸡架香味站在对面马路都能闻得到。
店里的所有产品都是纯手工,没有用外面的半成品。鸡排是用刀拍打后再裹面粉炸的,鸡柳是自己切好腌制的。所以每天数量有限,有些人来晚了就吃不到,说怎么不多准备点,老爷子很无奈:人老咯忙不过来~
老爷子的人非常好,附近学生忘记带钱了,老爷子通常都是算了或者下次再给。自从被网友发现,发到网络上红了之后,店就搬到了红钢城一个月2万的门面处,不少人开始嘲讽,说赚了钱了什么的,其实开店不易,很多人没看到老爷子的付出。
东北人的执念还体现在对各种用料上,认准了一个牌子的花椒油,让儿子开车去也要买到,油钱都可以买好几瓶花椒油了。
注意事项:
新店在红钢城青扬十街上,但修地铁红钢城车站取消,来吃的记得在青山公园站下;
早点去,香拌鸡架去晚了就卖光了。
滨江小吃
不在江边的滨江小吃
搬迁前: 江岸区台北路208号(小蓝鲸杂技厅店对面)
搬迁后:台北路(原来的门面往建设大道前走8米左右)
特点:宵夜很有名,卤菜非常棒,特别解释一下滨江小吃不在江边!
虽然搬的距离不远,还是要说一下这家吃货君爱了很多年的滨江小吃。小蓝鲸杂技厅店对面的云吞大王是滨江小吃的前身,只有经常在台北路一带活动的吃货们才知道。这个不在江边的滨江小吃,只是因为老板名字叫“滨江”。
原本只是台北路上一家路边摊苍蝇小馆,但越是小店,生存能力越强,现在渐渐壮大起来,也是老板没预料到的事情。
两大王牌——卤菜和锅贴!不少老顾客甚至都不记得他家的名字,就记得鸡爪和牛肉锅贴。约上三五好友也只会说:走,吃锅贴鸡爪克!
一份份卤菜摆在自选区,进门穿过用餐区来到点菜区点菜,有点像简朴寨的操作。
如果要带外地朋友来体验武汉大排档式的小吃店,这家真的是首选。鸡爪是真真的入口即化,放嘴里轻轻一吸,肉就带下来了,味卤进去了!就算是爷爷来也能吃的骨头都不剩。
卤田鸡不像牛蛙肉多,但胜在比牛蛙嫩。住附近的人都会买份打包回去当宵夜。边吃边撸剧真的是非常爽,辣的也很过瘾。
牛肉锅贴里的馅儿是门道,老板娘亲自调的,肉馅儿里不放生粉,只放鸡蛋。都说老板娘很凶,但其实是个实在人,直接放话说,谁照着我的方法做,都是一样的味儿。
注意事项:
老板娘很酷,不聊天;
吃的是味道,排挡也谈不上什么服务,既然来这那就不要太讲究了;
藕圆子藕夹小酥鱼这些非常有老武汉的味道,建议带上爸妈一起来回味。
四川乐山火锅串串
等了几年终于回归
搬迁前: 澳门路地税局对面
搬迁后:吉庆街48号
特点:停业几年,老粉依然惦记着。
这是家老店,之前因为老板生病回老家了几年,去年10月才重开。新店附近的人可能还不太知道,但原来在澳门路时,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了。
基本上现在能在店里见到的食客,都是从澳门路一路追寻过去的,过了几年这些死忠粉们之所以还能一直记着,好口碑和味道是最大的原因。
乐山的串串很有名的,老板就是四川乐山人,店里的辣椒都是来自乐山的,锅底是越煮越辣,但不会辣的你扰心。
新店和以前不同的是酱料自助的,不少熟客还是习惯吃以前老板调的酱,可以偷偷去问老板,说不定会告诉你的。
菜品很新鲜,垫黄喉的蔬菜叶子都不会用隔夜的,良心的老板。鱼和牛肉是必点的王牌,而且鱼的分量比以前的更大,鱼肉每天是定量卖完不补。串串有这么高品质的菜品,现在真的是很少有了。
重新开业,味道依然不变。每个陆陆续续发现它的老粉都开心的像个200斤的孩子。希望有更多的老粉看到这篇文章,能够发现它。
注意事项:
请奔走相告,一定还有很多吃货都在找它;
第一次去老板会推荐好吃的菜品,听老板的绝对没错;
还有少见的兔肉,虽然兔兔很可爱,但真的很好吃。
十里铺铁板鱿鱼
万年不涨价
搬迁前:流动小摊
搬迁后: 汉阳大道台北眼镜对面(4号线十里铺A出口往前直走)
特点:万年不涨价,流动小摊变身网红鱿鱼店
从一个流动鱿鱼小摊变成如今大家口中说的网红店,十里铺鱿鱼花了近20年的时间。
老板杨杰是襄阳人,98年就跟着父亲来到武汉做鱿鱼生意,早已凭借熟练的操作接过父亲的生意。虽然十里铺鱿鱼是近两年才火起来的,但很多人从04年开始在王家湾工贸门口就吃过他们家的烤鱿鱼,然后摊位搬到麒麟路,最后在十里铺爆红。
如今的店子分上下两层,楼下只有三张桌子,二楼的位置很大,还有包间,楼上楼下都可以点单,非常洋气。
店里的价格非常便宜,最大的半边鱿鱼5块钱一串,最受欢迎的是5毛钱一串的鱿鱼砣,看着这菜单甚至都怀疑现在真的是2017年吗!也太便宜了吧。
每次被问到烤鱿鱼的秘诀,老板其实很无奈,都是孜然辣椒的功劳,外加多一份的坚守。每一串鱿鱼都用心去烤,不要做的时间长了就开始马虎,用没用心,顾客一吃就能感受到。
店开了十几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吃着这家鱿鱼长大的人,如今又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吃鱿鱼。老板每天都会遇到“认亲”的顾客,有空还会聊上几句,简短对话中的快乐比赚钱有趣多了。
外界传言的200串起点,有点夸张了,没有硬性要求,想吃多少点多少。
鱿鱼是主角,种类颇为丰富,还有田螺肉、里脊肉、羊肉串、肉筋,铁板系列等。饮料啤酒得自备,有的老顾客直接搬着一箱啤酒就来了,这场景老板也见怪不怪了。
注意事项:
鱿鱼砣很小,建议一次点100串;
鱿鱼须、鱿鱼片、鱿鱼坨这些小串卖的块,去晚了就只有大串的鱿鱼了;
螺丝肉很干净,能吃辣的可以试试重辣。
袁老四
还记得在袁老四门口排队的"幸福感"吗
搬迁前: 秦园中路86号(公交汽车站旁)
搬迁后: 武昌区友谊大道103号(速8酒店旁)
特点:排队!排队!排队!堪称火锅届的性价比之王。
△6月份即使打围仍在营业的袁老四
今年6月秦园路开始拆迁,高人气的袁老四在坚守了一段时间终究还是关门了 ! 这段期间想要嘴馋的吃货都只能大老远的去虎泉店解解馋。
终于万众期待,袁老四徐东店要回来啦!目前正在装修,预计近期就会开业,吃货们可以关注一下~
△袁老四新店装修效果图
还记得当初在袁老四门口排队的酸爽吗?毫不夸张的说下午4点去排队,怎么也得等到晚上9点才能进,吃完大概11点,在袁老四一定能度过这辈子最长的火锅时光。
喜爱袁老四的原因之一就是性价比高,别家能吃400多块钱在袁老四200多一点就能吃到撑。价格非常可爱,而且每道菜的分量都是实打实的足。
江城火锅界的性价比之王真不是吹的,重庆火锅必点的毛肚,每片差不多有手掌那么大,这一整盆毛肚不过26块钱,从重庆空运而来,每片毛肚吃到嘴里都新鲜无比!
麻辣牛肉铺满了辣椒,夹起来每片牛肉都厚厚的,两片下肚劲辣的感觉直冲头顶,要炸!
肉食动物建议直接点麻辣牛肉X2 、肥牛X2、蟹柳X2、毛肚、鹅肠 、虾丸、竹荪。基本上没有踩雷的菜品,只管闭眼点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排队免不了,最好组团去,也就撸几盘农药的时间,排着排着就过去了;
能吃辣的就不要点鸳鸯了,全辣红油锅底才过瘾。
你还知道哪些搬迁的美食?
欢迎在留言区跟大家一起分享~
- End -
出品:武汉十点半文化传播
编辑:周仙女 主编:白廓
图片:除注明外,部分来自大众点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汉吃货原创整理发布
-招聘信息-
?招聘岗位:
1.微信编辑
2.文案
3.策划
4.视频摄像/编导
5.新媒体销售
?简历投放邮箱 :
hr@tentiy.com
一家爱折腾的新媒体公司,等你加入!
- 超美味的味噌汤面 好吃又简单的家庭美食
- 美食寻旅之青岛莱芜马家羊肉汤
- 在青海,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
- 国家正式批了!武汉将拥有六个火车站!更激动人心的是……
- 盘点那些年被忽悠得团团转的几道美食,你肯定会中招!
- 实拍: 在湖南享受美食浏阳蒸菜, 北方人还以为误入了酒席
- 盘点中东富豪吃的美食,你们吃过几种?
- 这道菜是冬季特色美食,能美容养颜补血活血,蘸上酱汁吃特别香
- HANWE NEWS | 第三届体育BANK2017年度最具创新赛事——武汉篮球
- 玩中学·亲子时光 | 冬季美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