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伪“新经济”正在侵蚀你的利益( 七 )

  就是由于它们的混淆视听,才让人会新经济有很大的误解。甚至有人吐槽,什么叫 “新经济“?,就是攒屌丝的流量,圈屌丝的钱,要屌丝的命。

  这不严谨,严谨来说,这其实是滴滴这种伪“新经济”企业的特征。滴滴们是如何崛起的呢?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历程:

  2014年,滴滴和快的掀起天价补贴大战。通过40亿人民币的天价补贴,滴滴1年时间就变为100亿美元市值的规模。在滴滴与快的拉锯战高峰期,补贴一天能烧掉一个亿。后来滴滴又推出滴滴红包,在2014年1月1日,江苏卫视新春晚会滴滴就送出3亿红包,吸引1700用户参与。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合并,他们终于不打了。

  2015年,Uber进入,滴滴快的为了抢占市场,平均每单亏损19元;平台的推广费用为1.7亿美元。在出租车领域平均每单补贴1.59元。据腾讯科技公布,滴滴快的2015年至少亏损了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