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消费、一秒变脸……这种“低价游”千万别去( 八 )
在市场监管方面,由于“低价游”违法行为的各个环节涉及旅游、交通、工商、网信等多部门,需加强综合执法并形成综合监管合力。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对“低价游”的震慑管理,例如针对以不合理低价非法揽客,诱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购物活动、擅自变更行程或甩团、甩客等行为,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恶导游”事件,就是“低价团”暴露的典型问题。一位旅游企业负责人介绍:
“不少导游由于没有底薪,缺乏保障,也缺乏考核奖励机制,因此大多抱着‘捞一把是一把’的心态从事旅游工作。提高旅游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升旅游行业的待遇,是破解‘低价团’问题的重要环节。”
- 广东一中学被指强制怀孕教师支教 教育局:不再安排
- 小伙约会女网友被迫高消费 两杯雪碧一盘瓜子花388元
- 记者暗访"私房菜":藏身小区密码天天换 消费高人均过千
- 消费者买到假货申请假一赔十 商家:不是假货是同款
- 美食图书是最爱 湖北教师网购人均消费超全省平均水平77%
- 广东一中学强制安排多名怀孕教师到周边支教 校方:教育局选的
- 广东一中学因超编强制怀孕教师周边支教 校方:教育局选的
- 泡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是真相还是“幻觉”
- 新华社:榨菜、二锅头受青睐,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
- 网贷、透支、分期付款 大学生为何要“超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