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平正芳:最早提出TPP概念的日本政治家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回望大平正芳:最早提出TPP概念的日本政治家》。来源是。

回望大平正芳:最早提出TPP概念的日本政治家。tpp|政治家|日本|概念|回望|大平正芳---


【财新网】(驻东京采访人员 陈立雄)智利时间3月8日下午,“缩水版”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智利首都圣地牙哥正式签署。

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美国退出TPP之后,身为剩余11国中最大经济体的日本,就成为主导后续谈判节奏的主要推手,并穿梭各国之间以期促成共识。

回望日本政坛历史,日本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思想雏形,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浮现。而首位将这个构想带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日本政治家,则是和中国渊源匪浅的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如果大平正芳当年没有上台,这个构想恐怕不易浮现。

以澳大利亚为伙伴

1978年,随着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临近,日本资深政治家大平正芳酝酿着自己上台后的核心政策。其中,首次出现了“环太平洋连带构想”的字样,意在以“日美友好”为轴心,与太平洋周边国家展开协调。在大平正芳顺利当选自民党总裁并出任日本首相后,他立即组织了包含年轻精英知识分子在内的小组展开研究。“21世纪会成为太平洋的世纪。”他当时在会议上便如此预测。而“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也反映出大平正芳把日本看作“海洋国家”的深根蒂固的理念。

但在当时,这种“开放式的地区主义”观念仍然十分新颖。大平正芳在酝酿这一构想时,便参考了早已诞生的欧洲共同体(EC)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共体和非洲之间的关系。此外,“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亦有维持冷战“低荡”,并预防“新冷战”发生的意味。

考虑到环太平洋各国的发展程度不同,这一构想致力于实现较为宽松,而非权力集中、规范强硬的区域协调。中国学者田凯曾撰文评价,大平正芳提出的这一主张,不仅是亚太地区主义发展的关键“拐点”;对日本来说,也是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从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开始向争取全球政治上的领导权转向的“重要外交资产”。

为落实这个构想,日本找到了绝佳伙伴:澳大利亚。不难想象,如果1980年代的日本单独提出了一套区域合作蓝图,将不免遭致诸如“日本推出了翻版的‘大东亚共荣圈’”等质疑。

1980年初,大平正芳赴澳大利亚,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John Malcolm Fraser)深入探讨“连带构想”,并获得了澳方的初步支持。大平正芳在澳大利亚举行的采访人员会上,特别强调“这个倡议没有必要将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同年9月,在日澳双方推动下,“环太平洋共同体研讨会”,即后来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行。为了进一步将此会议制度化,会议的12个参与国在1989年形成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而由除了美国外的TPP剩余11国在3月8日签署的《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就是被视为未来APEC范围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多年后,弗雷泽在大平正芳逝世后的回顾道,“尽管日澳之间存在文化上的距离和历史上的差异,我们仍了解到,(两国)对于太平洋共同体发展的目的和利害共享看法。我们两位互相意识到,两国在这个构想的过程中,能发挥核心角色。”

中国缘分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里,有个叫做“大平文库”的角落。一走进“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大楼,就会看到大平正芳的一套茶具、照片和书籍等遗物,在在显示着大平正芳与中国的匪浅渊源。

tpp|政治家|日本|概念|回望|大平正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回望大平正芳:最早提出TPP概念的日本政治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内的“大平文库”一角 图/财新采访人员 陈立雄

在二战时期,年轻的大平正芳在日本政府大藏省工作。1939年,他被调到负责日本对海外占领地进行统治的“兴亚院”工作,前往中国河北省张家口赴任。“环顾四周很少有树,张家口就是一座土城。”他在大藏省的上司曾告诉他,这个新职位相当于去当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大藏大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在张家口的工作,深受关东军的影响。大平正芳当时感受到,东京方面并不了解当地情势,占领地的经济政策也时常“充满矛盾。”

一年半后,他回到东京。而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因为受到政坛后起之秀池田勇人的钦赏,大平正芳进入了政坛。在上世纪70年代初,大平第二次担任日本外相,期间实现了他从政生涯的最大成就──亦即协助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平正芳还亲自处理与台湾当局“断交”和战争赔偿等难题。最终,在1972年,大平正芳和田中角荣一起在北京,代表日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tpp|政治家|日本|概念|回望|大平正芳---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回望大平正芳:最早提出TPP概念的日本政治家

时任日本外相的大平正芳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起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字 图/大平正芳纪念财团提供

除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进程中的贡献,1979年,已经成为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再次访问中国,并承诺提供第一批对华的政府贷款(ODA)。这次访华期间,中日两国还签署了文化交流协议,根据协议,名为“大平班”的全国日语教师培训班在中国成立,至今培养了近600名日语老师。双方在1985年,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大平正芳纪念财团董事、大平正芳的次子大平裕告诉财新采访人员,中日战争期间,大平正芳在中国居住一年多的经验,和他对日本在内蒙古等中国领土内行径的反思,使他希望能以恢复中日之间的邦交作为补偿。大平裕还介绍道,“(大平正芳)认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外貌很像,但思路不一样。其间的差异,不亚于元旦和除夕的关系,似近实远。”

“大平思想”复苏

近年来,大平正芳的政治思想在日本国内重新受到瞩目。日本最大反对党民进党内的保守派领袖野田佳彦,在担任日本首相后不久后曾经写到,自己需要重新学习的,应该正是“大平的政治”。野田归纳到,“大平先生并不一味地迎合舆论,而是时刻想着去引导舆论。”另外,与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不同,大平在自民党内属于主张“轻军备、重经济”的“保守本流”。而在当今日本政坛,继承大平思想源流的日本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也是有希望接替安倍的接班人选之一。

大平裕认为,大平思想重新受到日本政坛欢迎,可能与大平正芳在内政和外交上的“中肯”思路有关。“有人说他属于自由派,但我认为,他很顽固,对美国、对中国和对俄罗斯都说了他该说的。”在内政方面,出生于普通自耕农家庭的大平正芳,“跟穷人的想法也有共鸣。”

作为政治人物的大平正芳生前嗜书如命,阅读量庞大,也成为他政治思想的基础。他曾感叹,“新书的新鲜香气,以及把它放在手上的柔软感觉令我开心不得了。”在他生前,大平正芳拥有的上万本藏书就在他的个人办公室向外开放,大家甚至叫他的办公室为“图书馆”。现在,其中约9000册大平正芳的生前藏书,被收藏在他故乡香川县的县立图书馆。

大平正芳提倡“椭圆哲学”。27岁的大平曾在横滨税务署署长任上训辞中,首次提及自己政治方略,“行政犹如椭圆,有两个圆心,使两个圆心保持平衡而紧张的状态时,这个行政才算是成功的。”他离开大藏省进入政界以后,也继续重视平衡和共识。

大平正芳的外貌,曾被嘲笑为“钝牛”;他讲话时颇为谨慎,总是带着“啊”或“哦”这样的口头语,因此也被称为“啊哦首相”。不过,著名日本新闻人池上彰指出,除去“啊”和“哦”之后,他的句子就很精彩,而且大平首相组成的九个小组颇有先见之明,使接替他执政的中曾根康弘政权从中获得许多成果。

大平正芳的生命,远远没有坚持到看见TPP成为现实的今天。访问澳大利亚的仅仅五个月后,1980年6月11日,尚在首相任上的大平正芳,就因心肌梗塞造成的急性心衰去世,享年80岁。他的部分遗骨被供奉在故乡香川海岸附近的松树林中,守护着他儿时玩耍的濑户内海。

作为基督徒,大平正芳在挥毫时常常写下“永恒的当今”这几个字。他曾解释:“神将‘永恒的当今’这一时间赐予人们,大概是希望人们能够给予自己永恒吧。所以重要的是明确自己。为此,必须要有相应的骨干支撑。这来源于自己的学习、思考以及反省,并不断成长的一套方法论。若没有这个,我们就会被历史疏远,最终连参与撰写历史的资格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