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二 )


仅过了一年,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一切似乎看起来都了无生趣。
但他活下来了。
为了谋生,他开始教书。
徐渭——读懂苦难,才能读懂青藤的人生
文章插图
秀才的身份给了他最后的一道护身符,他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以糊口。
并且不顾世俗的偏见,寻回了他的生母。
人生似乎可以从新来过,我还年轻。
为此,他开始关心时局,碰上不忍之事,藏在骨子里的那股怒气依旧不减当年。
“庚戌之变”。的消息传来,他义愤填膺,挥笔创作《今日歌》、《二马诗》,痛斥权臣严嵩误国。
你们不敢说的话,我来说,你们怕严嵩,我不怕。
应该说,这份胆气帮了他一个大忙。
此后的人生,难得的好时光,便是从这一刻开始。
正是这份大无畏的胆色,让一个人开始留意了他。
这个人叫胡宗宪。
这是一个有魄力,敢做,想做大事的人。
胡宗宪一路从刑部见习生,县令,边疆巡按,东南巡按走来,到如今的督抚,官场的打磨,让他很早就明白了人才的重要,天大的事,没有人辅佐,都是徒劳的。
他需要一个能帮自己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徐渭。
我们很佩服胡宗宪的眼光,也很高兴这一刻历史给了徐渭一次难得机会。
这一刻历史的是温柔的。
两个互相渴望遇见的能人,在这一刻相遇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没有别的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你好,我叫胡宗宪。”
“你好,我叫徐渭。”
一切的厄运也该到头了。
1558年冬,浙闽总督胡宗宪欣赏徐渭,邀请他做幕僚,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胡宗宪平倭,胡宗宪对他非常欣赏,应该说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没有非凡的才能根本就做不来。
幸运的是,徐渭就是那个非常人。
他很给胡宗宪长脸,刚入府就为胡宗宪创作了《进白鹿表》,当年报告文学第一名。
就连喜怒无常对报告要求极高的嘉靖都对这一篇报告文学赞不绝口。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
此后,他的人生仿佛开了外挂。
追随胡宗宪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献奇谋,多年荡不平的海盗头目,就连小日本也给平了。
这是徐渭最辉煌的几年,一直穷困潦倒的他过上从未有过的潇洒生活。打猎、醉酒、逛青楼,听曲,一切的不甘和落魄在这一刻全都得到了释放。
如果一切都不曾改变。
徐渭的人生也许要完美得多,但那样的徐渭是我们要看的徐渭么?
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在四年后给出了答案。
公元(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这个大明最滑头的官僚,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与严嵩沾边的敌人。
不幸的是胡宗宪恰好就是名单上的人。
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胡宗宪被捕。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徐渭有些措手不及,多年底层生活彻底打击了他的信心,他开始害怕了。
这种极度不稳定的情绪很快蔓延,他的精神开始失常。
在各种幻觉之中,他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精神上的恍惚彻底摧毁了他的后半生。
一年后,一直延续的病情愈演愈烈,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徐家的一个未成年的男仆人太冷了,妻子张氏看他可怜,把自己的衣服借给仆人,这对精神失常的徐渭是致命的,他将妻子杀了。
他被关入监牢,服刑七年。
七年里,他似乎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他参佛了。
佛家的雍容与宽厚让他精神得到了满足,在正常的那些日子里,他开始打磨心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