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 苏轼的古诗30首( 二 )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鉴赏: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
8,《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鉴赏: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
9,《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
千古名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
鉴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 。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10,《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千古名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鉴赏: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
1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千古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鉴赏:《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
12,《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千古名句: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鉴赏:此词为作者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
1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 。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千古名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鉴赏: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