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一个“礼”字
以礼待人 , 这个话谁都会说 。但在日常工作中常会出现特殊情况 。比如 , 对一个屡教不改的顽皮学生 , 或遇到突发事故 , 或遇上“不讲理”的家长 , 有些教师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迁怒于家长 。其结果造成教师与家长关系僵裂、不能通力合作做学生的工作 。遇到上述特殊情况 , 教师要学会自我克制 , 始终抱着与家长商量问题的态度 , 积极认真地处理事情 。这样才能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 , 转变某些家长不正确的态度 。
3、坚持一个“常”字
做家长工作 , 是班主任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要坚持一个“常”字 , 应当反对“告状式”的沟通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 , 平时已经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了 , 万一碰到什么紧急情况 , 也可迎刃而解 。做家长工作要“细水长流” , 只有这样 , 才能“防患于未然 。”如每个寒、暑假前我都会给每一个家长一个电话 , 与家长达成假期的教育共识 。然后 , 在假期的过程中 , 再一次给家长一个电访 , 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 。开学前的一天也尽可能给家长一个电访 , 与家长沟通学生回校前的准备工作 。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方法与技巧一、真诚相待 , 信任尊重家长 。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 , 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 , 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 , 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 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 , 目的是共同的 。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 , 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 。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 , 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 , 相互激励 , 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 。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 , 取得他们的信任 , 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 , 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 , 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
二、与家长沟通 , 要善于倾听 。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 。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 , 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 。在倾听时 , 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
任何教师 , 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 , 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 。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 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 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 。加之“旁观者清” , 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 , 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 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 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样做 , 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 , 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 , 维护教师的威信 。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都不同 , 因此 , 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 , 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 , 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 , 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 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 , 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 , 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 , 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 , 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 , 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 , 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 , 开始主动关心孩子 , 主动与子女沟通 , 与学校沟通 ,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 , 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 ,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 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 , 语气委婉 , 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 , 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 , 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 只有这样 , 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 , 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 , 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 , 先让家长说完 , 发完脾气和牢骚 , 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 , 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 , 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 , 赢得家长的好感 , 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
- 如何与家长交流
- 如何将生蜂蜜熬成熟蜜
- 如何与领导交谈
- 柯基犬如何饲养
- 羊毛裤真假如何辨别
- 如何在澳洲获得PR身份
- 如何在北方室内养好米兰花
- 如何在北方种植百合花
- 如何向新领导介绍自己
- 如何在贝壳上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