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二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张耳、陈馀的建议可以暂称为“陈地对”,其基本战略思想就是“缓称王、广结盟、进咸阳” 。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战略思想具备可操作性,但并非上上策,优势在于可以快速亡秦,进驻咸阳,至于能不能号令六国诸侯,也存在很大的变数;劣势在于一旦遇到秦兵的反击,前进受阻,则无退守之地 。
但“缓称王”的思想是符合时势的,但陈胜未听,这是陈胜招致起义军内部人心向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陈胜犯下的第一个战略性失误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第二个战略性失误就是斩杀了东征军统帅葛婴 。葛婴作为东征军统帅,在东部战线战功赫赫,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立襄强为楚王,听说陈胜自立为王之后,立即杀掉了襄强,并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陈胜,陈胜大为不悦,遂杀掉了葛婴 。葛婴虽有自作主张之嫌,但确实也能够如实汇报,也并非自立为楚王,应该判断为有自己的想法但还算忠心,但陈胜的心胸确实没有刘邦开阔,韩信请封“齐假王”,刘邦能够顺水推舟,当时的局面,攻伐征战还需要依靠葛婴这样的将帅,斩杀葛婴也会寒了其他将士的心,陈胜自己的狭隘也会进一步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
陈胜第三个战略失误就是听信谗言,对有功之臣大开杀戒,导致起义军内部分裂 。陈胜派周章为西征将军,直接向西进攻秦王朝本土 。此时向北,有征北将军武臣攻占赵地、燕地,向南有邓宗攻占九江郡,张楚国以陈地为中心,四面开花,陈胜内心油然而生轻蔑之意,不听博士孔鲋的建议,未对西征军可能面临的失败作出应对部署 。秦军将领章邯迎战周章率领的西征军,周章大败,向东撤退 。西征失败后,陈胜因听信谗言,返回陈地的将领多数都被处死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陈胜陈地称王,派兵四处攻城略地
在这种形式下,北征将军武臣在张耳、陈馀的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听从上柱国蔡赐的建议,顺水推舟,送了个人情,封武臣为赵王,并命令武臣西征 。本来也是打算杀武臣全家的,最终将武臣全家接到皇宫居住作为人质 。张耳、陈馀两人对天下的形势做了分析,建议武臣不西征,而是向北扩大地盘,这样能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至此,张楚国内部产生了分裂,大大削弱了陈胜自身的实力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张楚大将周章西进失败
西征将军周章兵败章邯之后,退出函谷关,章邯乘势追击,在曹阳(河南省三门峡西南)大败周章,周章自杀,张楚军瓦解 。假王吴广率兵攻击荥阳,被部下田臧所杀,把首级割下呈现陈胜,陈胜非但没有追责,反而任命田臧为上将,继续围攻荥阳 。吴广被杀,史料记载的原因是吴广与田臧意见不合,田臧假传陈胜的命令,袭杀吴广,但从呈现首级以及陈胜的做法上看,吴广被杀应该是陈胜默许的 。
不久,荥阳被章邯军所破,不久又攻下了许县(今河南许昌),直逼陈县,形势危急,此时的陈胜开始亲自督战,但对于张楚军,自周章西征失败阵亡、武臣自立赵王之后,张楚国的大势已去 。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十二月,陈胜前往汝阴(今安徽阜阳),归途经过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被车夫庄贾刺杀,向秦投降,张楚灭亡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简介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文章插图
陈胜的性格分析
陈胜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在田间地头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也是一个有志青年 。但在起势后的行为表现,完全表现出了一个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不识大体、不听劝诫的能力撑不起志向的人 。
在陈胜刚自立为王时,亲朋好友,纷纷前来投靠,他的岳父也一同前往,这大体是因为年轻时说过的那句“苟富贵、勿相忘”,大家伙都记在心里了吧 。关键是陈胜对待其泰山老丈人不再像以前下跪叩拜,而只是像对待普通人一样作揖而已,岳父对其说:领导叛乱,冒称王号,又对长辈傲慢无礼,绝不能长久 。有人对陈胜说:“大王那些亲朋好友,愚昧无知,喜欢乱说话,恐怕会影响您的形象,降低您的威望”,于是陈胜就找了个借口,把亲朋好友一一诛杀,此事之后,身边人逐渐远离,没有人再与他亲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