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代表什么动物( 二 )


编制时根据要编成的长短和粗细来选料加料,一般说来,点火或玩火的晚上点的是有一米多长的火把,送火的晚上点的都是超过一米多长的火把,最长的有三至五米或七八米长 。编一米多长的火把,是拿出数根枯蒿芝杆组成一捆,从头到尾用麻绳分三节或五节不等的距离捆成碗口粗壮的长条火把即可 。
而如果是编制三到五米或七八米长的火把,就要在编一米长的火把的基础上,在用麻绳捆扎好的下方插上一圈枯蒿芝杆后顺上去,再用麻绳捆扎,再插上一圈枯蒿芝杆顺上去,以此反复,直到达到想要的长度,之后再扎上结,方宣告完成 。
这样的长火把往往是中间粗大两头细长,有的中间粗大的部分可大直径一尺多,经点耐燃,足以熬过从家点起到送火场所的长时间 。编制这种火把,如果一家之主或家里没有合适的孩子来编制,就请寨子里能干的小伙子编制好后送来用,小伙子的报酬就是主人家火把节上宰杀后煮熟的鸡的一只鸡腿 。
点火、玩火和送火
火把节第一天晚上要点火 。点的一般是松明子火把,有时也点一把枯蒿芝杆编制的约一米左右长的火把 。一般在祭祀完毕吃过晚饭天擦黑的时候开始点 。火种从屋里燃烧着的火塘里取出后,点燃一把火把后走向门外,分成一把(堆)或若干把(堆)点着,但一般都是点单数,如一把(堆)或三把(堆)或七把(堆)等 。
火把有的点放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有的点放在房前屋后的庄稼地里,之后寨子里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在房前或寨子里空旷的地方烧上一堆或三堆熊熊燃起的篝火,围着篝火打跳或闲聊或讲故事或玩游戏等,直到深夜 。
玩火是火把节第二天晚上的事 。整个玩火的程序和内容跟第一天晚上的点火仪式差不多 。不同的是当天的白天还会举行了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射箭、赛装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
到了火把节第三天晚上,就是隆重的送火仪式了 。天一擦黑,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孩子们就用长长的枯蒿芝杆编制成的火把,从屋里的火塘取火点燃后,照亮屋里的每一个角落,并在屋里各个角落里上下左右晃动火把,以求烧掉尘埃和不吉利的东西 。
晃动火把的同时,口里还要不停地念着:“火啊火!烧啊烧!火是上天赐予的,或是祖先留下的 。今晚要烧掉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要烧掉妖魔鬼怪 。全家人平安幸福,牛羊兴旺,五谷丰登……”就这样让火把在屋里晃动燃烧一阵后才走出门,接着举着火把绕着整座房屋一圈或三圈,之后就汇入整个寨子里的火把队伍,向葱郁弯曲的山路走去 。
当走到山林中陡坡山梁上年年都约定俗成的送火把的场所,人们将火把朝着一个方向排成排,放着让它继续燃着 。送火把的人们一边各自在那里呼喊着各种家禽或动物的名字,一边用手或小刀片在稍粗的蒿芝杆上抠出小槽,放进事先准备好放在身上的食盐,叫唤着动物们来喝盐水 。
等到进行完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后,人们就可以结束仪式回家,继续围着熊熊的篝火挑起欢乐的打跳舞 。这天晚上是火的世界,如果你从一个寨子的送火点,向其他寨子的送火队伍和送火场所望去,会发现整个夜晚的世界是火的海洋,火的家园,火的天和地 。
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如下 。
一、火把节的来历 。
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 。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 。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 。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 。
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 。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 。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
二、火把节的习俗 。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饭,只吃肉、喝酒 。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沾上盐和辣椒粉吃 。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中吸着喝 。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 。彝民用火炬照田,占岁丰收 。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