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温度、光照对枇杷开花结果的影响枇杷从花芽分化至果实成熟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
夏季高温,枇杷生长停止,有利于花芽分化 。夏季降温早的年份花芽形态分化也早 。在枇杷北缘冷区,早花易受冬季低温冻害而降低产量 。
但气温过高,也会影响枇杷的生长发育,如在热带低海拔地区,全年的气温很高,枇杷营养生长旺盛,枝梢多徒长,病虫害多,开花结果少 。枇杷果实从最低气温达到7℃左右起开始膨大,着色期最高气温是25℃左右,太高的温度会使部分幼果停止膨大,成为小果,表现早熟,品质下降 。枇杷花粉的发芽与温度有关,在10℃以上开始发芽,20℃左右为发芽最适温度,发芽率可达70%以上,5℃以下低温完全不发芽,35℃以上发芽率低 。在低温时期,一天中只要有一段时间达到花粉发芽所需的温度就够了,此后即使转为低温,花粉管仍能顺利发育 。
在11—12月,即使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晴天中午的气温达到15℃以上也是经常有的,故不影响正常的授粉受精 。而在南亚热带的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气候多高温低湿,花粉发育不健全或授粉受精不良,所以早花基本无法坐果 。加上病虫害多,坐果率通常较低 。
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白天气温虽然也较高,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可达到部分坐果 。如福建高山栽培的枇杷,11月份前开花可少量开早花坐果,由于花期早,在无冻害年份 。
反季节枇杷果效益好,该怎么种植?首先的是种植和繁殖两种,也可以嫁接 。种植可以在6月份的时候采种后立即种植 。
嫁接通常通过切接完成种植,可以在3月的中旬或4月到5月的时候进行 。可以用枇杷的实生苗和石楠做砧木 。播后在种子上再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黄土,这样有利于减少苗间杂草,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最后盖一层稻草保湿 。大花枇杷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 。播后约40天发芽出土,当幼苗30%出土后应及时揭开稻草 。
这条分布线大致以年平均气温在15度以上、极端低温在—5度以上以及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方,全国遍及北纬33.5度以南的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为枇杷适宜栽培区域 。在幼苗出土之后要进行除草,并在5-6月份每10天施一次氮肥,7-8月份应该施磷钾肥,要减少施氮肥,9月份后一般要停止施肥,以免它疯长,在施肥之前要先除草,减少养分的消耗 。根外追肥 。
根据树体长势和坐果情况,全年可进行多次根外追肥 。一般用0.3%多元素复合肥或0.3%的尿素溶液喷施 。幼年果园施肥应薄施勤施,每年4~5次,以氮、磷为主 。
成年树每年施肥3次即可,第一次以速效肥为主,第二次以速效氮肥结合有机肥和磷肥施用,第三次以迟效肥为主 。嫁接时间 。枇杷嫁接分春、秋两季进行 。
在潮汕地区以秋季嫁接为佳国庆前后,因气候适宜,雨水不多,嫁接成活率较高 。枇杷种子也就发芽了,这个时候就要揭开稻草,然后对其进行正常的养护就可以了 。不过需要注意,播种繁殖的枇杷树生长期非常长,从播种到结果一般要15年左右,所以多数人都是选择嫁接繁殖 。
海南哪里适合种植枇杷?亩产如何?可以 。枇杷栽培适区是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 。
最好为肥沃土壤 。但海南也可以栽培 。枇杷品种原产地分为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两大类 。海南温度较高,可以选择南亚热带品种群的品种种植,例如福建的早钟6号、解放钟和长红3号等 。这类品种耐热性较好,枝梢粗壮 。
木质部较疏松,生长迅速 。树形较开张,叶片大,果实大,但风味稍淡 。栽培要点:
1.环割、拉枝、轻折伤枝促控花芽分化 。
6月下旬,在主干上环割2~3道,使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伤口预防病菌感染;6~7月,将所有枝径lcm以上、枝长70cm以上的主侧枝拉成与主干成50~55角,牵引枝梢向水平方向发展,使枝丫倾斜生长,略有下垂;其它枝条采取扭枝、揉枝让其改变枝条生长方向,以利花芽形成 。
2.肥水促控花芽分化6~8月,不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6~8月拉枝后到花芽形成前,如果仍然无法控制旺枝生长,可在叶面喷施800倍碧卡磷酸二氢钾和碧卡硼肥的混合液2~3次 。6~9月,对生长旺盛的枇杷树,要开沟排雨水,降低土壤水分,要适当截断表土的部分根群,降低枝条水分 。
3.用调节剂促控花芽分化使用多效唑PP33
3.土施0.5g/m+叶面喷施l 000mg/L,在6月20日和30日左右各处理一次;或者在6~8月每月各叶面喷施多效唑1000mg/L一次,使夏梢很快停止生长,增大细胞液浓度和C/N浓度,促进花芽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