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要结束这个问题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喜欢课文中的周瑜”,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同学们也惊讶地望着他 。说实话,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每次都向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可从来没有学生提过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与众不同的思维,作为教师,我应尽责任对他的创新思维加以呵护,想到此,我没有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接着说:周瑜年少英才、武艺超群,他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因为诸葛亮的才干超过了他,周瑜才忌嫉他,忌嫉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的,这也是一种进取精神,忌嫉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竞争,没有忌嫉,你就会自我满足,就会停止不前、他又例举了一个他曾经忌嫉过的一个同学的例子,他说正因为有忌嫉心的“激励”,才使他超过了这个同学,多么有理有据的发言呀,我立即对他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同学们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说真的,对于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我平时是很少见的,尤其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学生竟有这样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呀!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
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篇5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 。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文章插图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
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如何做到长文短教,让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这是我很想要去突破的一个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着这样去做:
一.从课题入手,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生:什么是“草船”?/为什么要借箭?/谁用“草船”借箭?/用“草船”怎样借箭?……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中的“草船”指的是什么?生:把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这就是课文中“草船”的由来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 。
二.汇总、提炼问题,解决本课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学生阅读文本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要做到长文短教,我指导学生从大家提出的众多的疑问中提炼出本课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借箭?(故事的起因)
2.怎样借箭?(故事的经过)
3.借到箭了吗?(故事的结果)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学生对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会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而在解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又可通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引导学生思考:是诸葛亮的什么让周瑜自叹不如的呢?由此可以过渡到感悟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学习:诸葛亮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即知人心;诸葛亮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识天文,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可知他晓地利,再加上他周密安排,巧妙部署,使得草船借箭成功 。
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以周瑜最后自叹不如 。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对课文进行解读与赏析,将篇幅较长的故事化繁为简,实践证明这的确可以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 。
三.复述故事内容,鼓励学生乐于表达 。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能省略,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了 。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我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来完整地说一次 。学生说完还不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
写好后经过修改,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 。学生借助复述课文这一环节,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可用的语言,这对聋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训练方式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聋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用适合聋生的方法教他们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需要我们一起努力!草船借箭教学反思2《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 2017年市场上最畅销的10款塔扇名单
- 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政治教学反思
- 什么是腐植酸肥料
- 剃须刀排行榜 世界上最好的十大剃须刀品牌
- 什么是平整改造
- 雅漾属于什么档次 雅漾的护肤品怎么样
- 冻坏的西瓜还能吃吗
- 减速机的扭矩是多少?怎么计算的?
- 挑选南瓜有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