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让制?( 二 )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
其形式可概括为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世袭制不仅包括王位世袭,还包括官位、爵位的世袭 。例如在科举制度选官之前,分封制下的诸侯都是世袭的,而地方官员中的门第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家族世袭的性质存在 。
禅让制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禅让制?

文章插图
禅让制一般指禅让 。禅让(拼音: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 。扩展资料: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公元前202年—589年):1、汉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2、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
3、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4、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5、南齐(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
6、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7、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
禅让制的内容
什么是禅让制?

文章插图
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 。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
“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扩展资料历史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 。
“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