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倒贴福字的故事( 二 )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军把没贴“福”字的人家满门抄斩 。不料不一会儿御林军头目回禀,全城家家都贴有“福”字 。朱元璋气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军头目又说,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 。
朱元璋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 。从此以后有些人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
到底福字正贴还是倒贴?

春节倒贴福字的故事

文章插图
问:许多家庭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寓意“福到了”,这样做对吗?答:福字不能贴倒,除非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 。1、水缸和垃圾箱能倒贴因为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
这种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柜子能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大门是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
倒贴福字服什么了?
春节倒贴福字的故事

文章插图
取谐音,福倒(到)的意思福字倒贴的含义:“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
2022春节福字倒贴的由来
春节倒贴福字的故事

文章插图
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的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春节的起源就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春节福字倒贴的由来,希望大家喜欢!春节福字倒贴的由来春节贴“福”,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福”字倒贴这一风俗最早不会早于明朝初年 。关于倒贴“福”字的来历有以下三种有趣的传说。1、第一种恭王府说 。第一种恭王府说 。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 。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 。
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 。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 。
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2、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
中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 。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 。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