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二 )


其次 , 优势教养能够让孩子对自身优势有清晰的了解 , 而一个对自己优势有清晰了解的人也能够更好地面对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 因为优势带给自己足够的自信 , 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文章图片
疑问2:我没发现孩子有什么优势 , 怎么进行优势教养?
由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经常性地聚焦孩子的缺点 , 以至于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优势 , 因而当要求家长关注、培养孩子的优势时 , 就会产生迷茫 , 想不出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
优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是表现优势 , 比如跳舞、画画、唱歌等外化的技能;一种是性格优势 , 比如善良、勇敢、热情等优秀的品质 。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 , 优势由三个核心要素组成:优异的表现、充满激情的、经常用到的 , 因此根据这三个要素 , 我们可以在日常观察孩子的过程中 , 经常性地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擅长做什么事?
2.孩子经常做什么事?
3.孩子做什么事时充满激情?
一般来说 , 这三个答案的汇合处就是孩子的优势所在 。 但是发掘孩子的优势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 而是需要耐心和细心观察的 。 因此也需要家长在日常中多留心关注 。
疑问3:那我们到底要怎么进行"优势教养"呢?
对孩子优势的培养并不单单只是夸奖孩子的优势那么简单 , 如果培养方式不当 , 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 因此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 。
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一书中便讲述了优势培养的4大策略和3个关键能力 , 我们将具体展开来讲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文章图片
"优势教养"的4种策略:
第一个策略便是运用"成长型思维" 。
成长型思维是与固定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模式 。 固定思维则是认为人的能力和性格是固定不变的 , 固定思维的人面对困难会固化地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而放弃 。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和品质都是可以改变的 , 当遇到挫折困难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 并不断寻求进步 。
在孩子的成长上 , 我们也会运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孩子 。 孩子的一些优势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出来的 , 它需要一定的成长空间 , 因此当家长没有发现孩子的"优势"时 , 不要急于下定论 , 而是要给孩子成长空间 , 让孩子逐渐显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 。
其次 , 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
古话说:"身教大于言传" , 在幼童时期 , 孩子的一举一动、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等等都是来自于父母 , 因此在孩子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时 , 或者没有自信时 , 家长就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 并且帮助孩子发挥优势 , 甚至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优势 , 就跟着孩子一起去做 , 给予孩子信心 , 让孩子的"优势"得以更好的培养 。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 , 那么在一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报绘画班 , 一起上课 。
第三 , 给予孩子"优势培养"的资源和支持 。
这一点是指当家长在日常观察孩子的过程中 , 发现了孩子的某个优势后 , 及时地给予孩子一些有利于"优势培养"的资源和支持 。
给予资源和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建议、技巧、规划、鼓励、金钱等等 。 而且要注意 , 给予孩子支持并不代表要"干涉"或者"代替"孩子 , 这孩子"优势培养"的过程中 ,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建设性的指导 , 但是不要对孩子进行干涉 。 我们要鼓励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独立解决问题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文章图片
最后 , 给孩子设立合理的"最近发展区"
简单讲 , "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孩子的进步空间 。 "优势"的发展也是有阶段的 , 也是需要通过时间不断强化的 , 因而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对"最近发展区"的设置把握一个"度" , 也就是要把"难度"设置在合理的空间 , 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优势教养"的3个关键力
优势教养的第一个关键力便是"注意力" 。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优势 , 关键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因为前文我们说了 , "优势"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过程 , 就算一开始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很有优势 , 但是没有通过持续地训练 , 孩子的优势也不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
而持续地训练就需要长久的注意力 。 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非天生优异的 , 需要后期的培养 。 因此家长要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更多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