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商鞅变法启示:人的内驱力是经济的起搏器( 二 )


其实 , 人在面对新旧事物交替时 , 都会十分犹豫的 。 特别是那些掌握了财富和权力的人 , 你想要从他们手中拿到这些权力 , 他们势必会反戈一击 , 最终成为改革的阻力 。
商鞅变法到了最后时刻 , 这些贵族显然清楚自己的利益遭到极大的损失 , 这时候他们已经是被逼急了的兔子 。 当秦孝公倒下之后 , 这些贵族可就变成了群狼 , 狠狠地将商鞅撕咬成碎片 。
可是这时候 , 贵族老爷们发现 , 新兴的贵族阶层已经势力壮大了 , 他们也没办法改变 , 只得允许新贵族(地主阶级)成长 , 因为这时候旧贵族已经发现 , 通过法律的限制 , 其实普通人是很少有机会起来的 。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虽死 , 变法未灭的原因 。
但在一定程度上 , 商鞅的变法始终没有全面开展 , 就是双方的内驱性阻碍 。 一个想着安乐 , 一个想着建功立业 。
这就是商鞅变法 , 始终受到旧贵族的打压 , 没有完全地进行改革的根本所在 。 也就是说 , 发展内驱力 , 也要注意平衡很多人的利益 , 才能一劳永逸 。 否则 , 很容易半途而废 。 可以说 , 成也内驱力 , 败也内驱力 。
【爱历史】商鞅变法启示:人的内驱力是经济的起搏器
文章图片
三、现代经济的疲懒 , 必须发挥人的内驱性
在过去数十年之里 , 国家通过刺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 , 最终让整个时常活跃起来 ,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可是现在很多行业已经走到了末路 , 不是普通人不想去获取 , 而是人口、经济等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 人们始终找不到突破点 , 或者说没有实现预期价值 , 这样整个社会就变得疲懒起来 。
那么 , 人们出现这种无法实现预期价值 , 变得疲懒的根源在哪里呢?
其实 , 简单来说 , 就是居高不下的房子、难以到手的票子等 。 这些东西和商鞅变法时期的开垦荒地是不是十分相似呢?商鞅让百姓开垦荒地 , 百姓能够从这些荒地之中获得利益 , 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 这时候人民就会十分积极!可是在井田制的管束之下 , 百姓和奴隶是不能享受土地带来的利益的 , 土地是贵族的 , 而非私人的 , 这种情况下 , 百姓便会变得疲懒 。
如果将这些土地交给百姓 , 让他们从中获利 , 自然十分高兴地参与劳作 。
其实 , 现代经济出现这种问题 , 就是获取价值的过程中失去了公正性原则 , 也让人失去了内驱力 。 十几年前 , 房子成为商品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投资房产 , 可是这两年来 , 房价居高不下 , 大部分房子在少数人手中 , 这时候的经济不就成了少数人的经济了吗?而普通人获取不到资源 , 其驱动力就会明显缺失 , 最终失去了竞争的动力 。
同样 , 商鞅变法之前 , 人们在“土地”上辛苦劳作 , 可是始终没有得到和自己劳动等同的报酬 , 这时候内心便会不满 , 同样会失去拼搏的动力 。
这种情况下 , 不就是商鞅的那种经济模式了吗?如果想要一个社会百姓能够真正地收获 , 必须让他们明白 , 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 这一点商鞅做得极其高超 。
其实 , 整个社会之所以生育下降 , 本质上就是物质所造成的;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 , 对普通人的影响是有限的;最主要的还是物质的影响 , 即高昂的生存资料 。
任何时代 , 无论是经济飞速发展 , 还是科技的进步 。 有一种东西是不会发生本质变化的 , 那就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 只要把握好人的内驱性 , 那么这个时代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会发生变化 , 始终能够从疲懒之中勃起 。
【爱历史】商鞅变法启示:人的内驱力是经济的起搏器
文章图片
(余云开哲学园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