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北京市面上出现了多家主打“灌肠”类养生项目的美容养生机构。采访人员调查发现,此类美容养生机构称,该项目是利用机器,将水注入消费者肠道内,以此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商家称,消费者可以自助操作机器。还有商家称此类项目并非医疗项目,也不会由医护人员来进行操作。(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但凡有过灌肠经历的患者都知道,灌肠往往不是一段“轻松愉悦”的过程,与一般美容养生项目的舒适体验大相径庭。大部分人对灌肠并不了解,允许消费者“自助操作”,其专业性着实令人堪忧。且不难猜想,正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医疗人员的专业精神,对灌肠这类可能接触粪便的医疗服务,才用“自助”表达“抗拒”。
美容养生机构毕竟不是医疗机构,供水、消毒、日常维护的卫生要求并不高,自行灌肠所面对的安全风险可不小。实际上,面对此类服务,亦有肛肠科专家向采访人员表示,用灌肠排毒养颜的说法尚没有医学证据的支撑。有卫生部门曾发文称,灌肠是医疗行为,要求在医疗机构开展,并由医务人员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肠穿孔甚至败血症。
走进“颜值社会”,可能受各类广告文宣的影响,不少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排毒焦虑”。盲目地认为,“排毒”就可“美颜”,排毒即是“排便”。不排除有人利用大众对“排毒”的刻板印象,将与排便相关的“灌肠”包装成养生项目,进而大肆敛财。倘若出现伤人事故,便用“消费者不按规程操作”为由,推诿扯皮。
纵观近几年饱受诟病的美容类新闻,我们见过有人执着切胃减肥,有人挑断小腿神经。为提高颜值,总有消费者愿意承受常人不愿承受的痛苦,“自助灌肠”不外如是。美容不应该建立在“自残”之上,健康安全才是“高颜值”的基础标准。对于渲染大众排毒焦虑的“自残类养生项目”,还是要严格打击。
【 排毒|小心“灌肠养生”变“自残养生”】 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指导,及时取缔不安全不规范的“灌肠”类养生项目。通过完善相关规定,于医疗服务与养生服务之间,画出明确界线。防范有心人谎称借医疗服务,提供不安全的美容保健项目。(严奇)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