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

心脏|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文章插图
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血流不中断 , 心脏不停跳!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
中新网广州7月16日电(蔡敏婕 梁嘉韵 林芷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日宣布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 这是该院在全球首创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继应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后 , 首次应用于心脏移植领域 。
心脏是生命的动力之源 , 心脏一旦停跳便意味着生命的凋亡 。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 , 心脏移植技术为其带来了生的希望 。 在传统移植手术过程中 , 心脏必须离体、停跳及冷藏 , 不可避免会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 而心肌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 可导致术后受体心脏功能不全 , 心脏无功能 , 甚至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 。
据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介绍 , 由于心脏是对缺血损伤最敏感的器官 , 若离体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 , 手术风险将大幅增加 。 如何破解心脏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难题 , 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
该院多学科团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 ,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 , 最终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心脏移植技术流程 , 并将该技术命名为“无缺血心脏移植术” 。
为了确保从实验阶段到临床应用的安全过渡 , 团队还完成了10余次临床“无缺血”心脏获取和离体常温机械灌注演练 。
【心脏|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5月24日 , 67岁的福伯在中山一院就诊时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 心脏核磁共振、超声心动图、血液检验结果都提示福伯的心脏已进入了终末期 , 心脏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已经减退到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 , 同时 , 他还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肾功能减退等基础病变 。
经过心脏外科、心内科、器官移植科等10余个专科的MDT会诊 , 专家们一致认为 , 除了心脏移植 , 其余的常规手术治疗已无法解决福伯的心脏问题 。 另外 , 由于福伯患有严重心肌病、心力衰竭 , 且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 , 若实施传统心脏移植手术 , 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
心脏|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在广州完成文章插图
福伯心脏和各个脏器功能都顺利恢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6月26日14时 , 福伯和受体捐赠者同时进入了手术间 。 40余名医护人员 , 投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换心大战”中 。
随着外科医生迅速利落的置管和阻断 , 体外供心灌注开始工作 , 从心包腔内游离出来的供体心脏 , 一刻没有停顿地在器官槽内鲜活有力的跳动着 , 并且保持着正常体温 , 被转运到受体手术间 。
专家戴上特制手套 , 将一直跳动着的供心自转移槽内小心移送到福伯的心包腔内 。
“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历时4.5小时 , 实现了将捐献者心脏在“不中断血供”“不停跳”的情况下移植给受者 。 福伯术后回到了心胸外ICU , 于术后36小时拔除了气管插管 ,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射血分数从术前的16%升至78% , 目前心脏和各个脏器功能都顺利恢复 , 近日可出院 。
在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新闻发布会上 , 布莱根妇女医院移植外科主任和移植外科研究主任、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Stefan Tullius通过视频表示 , 这是器官移植的一个里程碑 , 将提高器官质量 , 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免疫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
欧洲移植协会前任主席Bjo?rn Nashan评价道:“手术进一步证明了无缺血心脏移植的可行性 , 同时有可能显着降低患者发生移植心脏血管病变风险的机率 , 有助于提高患者移植后的存活率 。 ”
此次“无缺血心脏移植术”的应用 , 意味着以前被预判为不能应用的“边缘供心” , 能帮助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 并能让捐献心脏者的供心评估阶段提前 , 提高心脏移植疗效 。
目前 , “无缺血”心脏移植技术的创立与“无缺血”肝移植、肾移植技术共同构成“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体系 , 将器官移植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
世界移植协会主席 Nancy Ascher表示 , “无缺血”器官移植可以拓展至心、肺、肾等移植领域 , 并可向全球其他地区推广 ,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