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如鲠在喉”?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结节|“如鲠在喉”?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文章插图
季医生拿着人体甲状腺模型 , 解说甲状腺结节的相关知识 。通讯员供图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 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 , 气管两旁 , 形似蝴蝶翅膀 。
正常情况下 , 甲状腺在颈部看不见也摸不着 , 容易被忽视 。 直到体检时听B超医生说“你有甲状腺结节” , 很多人才会重视起来 。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有多大关联?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 , 采访人员采访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季晓春 。
结节虽然以良性居多 但一年至少应复查一次
季医生说 , 人们口中所说的甲状腺结节 , 其实是甲状腺肿瘤一种浅显的表述 。 “结节不是疾病名称 , 只是一种表象 。 ”
季医生介绍 ,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 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 。 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 , 大多是良性 , 不必太紧张 , 定期检查即可 。
【结节|“如鲠在喉”?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采访人员采访的时候 , 正好遇到一位患者家属向季医生咨询 。 B超显示 , 患者甲状腺有个肿块 , 直径3厘米 。 患者家属很纠结 , 要不要手术 。 查看报告单 , 显示肿块边界光滑 , 还可看到包膜 。 季医生推断 , 肿瘤是良性 , 不建议手术 。
季医生说 , 良性甲状腺结节本身并不严重 , 一般瘤体小时无明显症状 。 但要注意的是 , 如果不治疗 , 有的瘤会逐渐长大 ,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 就需要及时手术了 。
大于4厘米的巨大甲状腺结节 , 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会因气管、食管或喉神经受压迫引起临床症状 , 如呼吸和吞咽困难 , 声音嘶哑等;结节性甲状腺肿还会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
这就是定期检查的意义 , 及时发现结节的大小以及是否出现癌变 。 良性甲状腺结节 , 有10%左右的恶变率 。 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癌变可能性更大 , 所以发现结节后 , 一年至少复查一次 。 如果是暂未接受治疗的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 , 随访间隔还要缩短至3个月 。
结节恶变有征兆 基因突变可致甲状腺癌
对很多人来说 , 最关心的还是甲状腺结节的恶变 。
据季医生介绍 , 甲状腺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表现:边界不清楚、有毛刺状或星状突起 , 有时候伴有砂砾样钙化 。 专科医生只要通过B超检查 , 就很容易辨别良性恶性 , 必要时可以穿刺进行活检 。
日常生活中 , 甲状腺结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 需引起重视: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 , 短期内迅速增大;肿瘤硬实 , 表面粗糙不平;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儿童甲状腺结节中 , 甲状腺癌的比例可高达50%以上……
不过 , 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都很可怕 。 季医生说 ,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 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5% , 它是一种分化型甲状腺癌 。 作为一类惰性恶性肿瘤 , 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相对缓慢 , 大多预后良好 , 术后10年无病生存率在90%以上 , 若疾病早期未出现局部转移 , 术后大部分患者可达到治愈 , 不影响寿命 。
但是 , 如果错过窗口期 , 癌细胞也会发生转移 , 那预后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 所以 , 如果确诊是恶性肿瘤 , 还是建议及时手术 。
季医生特别强调 , 甲状腺癌里还有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恶性肿瘤 , 因为没有特征性的表现 , 难以确诊 , 发现的时候癌细胞往往已经扩散转移 。
他建议家族中有这种病症的 , 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做个基因检测 , 明确是否有这样的基因缺陷 , 可提前医疗介入 , 在癌变发生之前就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 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
预防甲状腺肿瘤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近10年来 , 甲状腺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 , 沿海地区高发 , 季医生指出 , 这可能和地理环境、饮食习惯有关系 。
甲状腺肿瘤发病可能与电离辐射、碘摄入量、雌激素水平、不良情绪等有关 。 人体的甲状腺组织只要接受到较少的辐射就可能癌变 , 而且年龄越低 , 辐射的伤害会越大 , 所以日常生活中 , 人们首先要进行电离辐射的防护 , 手机要远离床头 。
另外 , 内分泌失调、生活压力增大 , 也与甲状腺结节有一定关系 。 少熬夜 , 别焦虑 。 要做到劳逸结合、规律生活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精神愉快 , 学会化解不良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