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怕不守时、怕过饱、怕受寒……胃的6个“害怕”你知道吗?

你真的懂得养胃吗?
不得不知的6个疑问
由于胃病很常见 , 所以日常生活中 , 很多人对胃病的注意事项 , 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 但其中也不乏认识误区需要纠正 。 以下就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一些疑惑 :
Q1
白粥、米糊、面条能护胃吗?
答案:能护胃 , 但要分清特殊情况 。
正餐食用白粥、面条等食物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这类食物含大量淀粉 , 利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 , 有助保持胃肠道内菌群平衡 , 并为人体提供能量 。
但对于胃部肿瘤、炎症和溃疡的患者 , 白粥和米糊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配合药物和其他医疗技术 , 帮助胃部正常功能的恢复 。
此外 , 由于面条、米粥、糊类食物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 不推荐患有胃病或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 , 否则血糖容易快速升高 , 不利于糖友控制血糖 。
Q2
蜂胶、益生菌可以促消化?
答案:对脾胃有益处 。
这类营养食品对养胃有一定益处 , 但要注意适量、适时食用 。 长期外源性补充益生菌 , 也有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 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Q3
多吃牛奶、饼干 , 有助保护胃黏膜吗?
答案:可缓解症状 , 但并不护胃 。
胃病患者出现胃部酸胀症状时 , 喝杯热牛奶往往可立即缓解症状 。 这是因为牛奶可稀释胃酸 , 牛奶中的蛋白质能暂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 从而使人感到舒适 。
但经常喝牛奶未必对胃病患者有益 。 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若进行抗酸治疗 , 不宜长期喝牛奶 , 否则影响治疗效果 , 甚至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
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养胃饼干从成分上看 , 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 , 可以中和分泌过剩的胃酸 , 缓解因胃酸分泌过多产生的烧心症状 。 但其实对护胃没有实质效果 , 且这些饼干不适合作为正餐单独食用 , 需要配合一些流质食物 , 作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恢复期的辅助加餐 。
Q4
一杯热姜汤能暖胃?
答案:可以偶尔用 , 长期反伤胃 。
很多人用生姜熬水或煮红糖生姜汤 , 暖胃驱寒 。 生姜能发散风寒 , 偶尔饮用姜汤可以暖胃、止呕 , 但不可长期使用 。 因为生姜属于刺激性食物 , 胃病患者大量喝生姜水会刺激胃黏膜 , 分泌过多胃酸 , 加重胃部不适症状 。
Q5
胃不好的人 , 多吃素可以养胃?
答案:不正确 。
很多人觉得素食更易消化 , 因此胃不好的人要多吃素 。 其实 , 肉类含有多种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营养素 , 比如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及某些B族维生素 。 胃黏膜修复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 。 消化不好的人可把肉切碎 , 采取蒸、炖等方法食用 。
Q6
少吃多餐 , 真的能有效养胃护胃吗?
答案:不正确 。
不少胃溃疡患者坚信“少食多餐”对治疗疾病很有效 。 其实 , 只要食物进入胃内 , 就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 , 不仅促使胃肠蠕动加快 , 还会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 对溃疡的愈合无益 。
建议溃疡患者饮食注意定时三餐、定量摄入 , 避免饥饿和饱餐 。
胃黏膜|怕不守时、怕过饱、怕受寒……胃的6个“害怕”你知道吗?文章插图
胃怕不守时
废寝忘食是不少上班族的习惯 , 但就是这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 , 正在慢慢侵蚀胃的健康 , 近年来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
对策:每日三餐定时 , 到了规定时间 , 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 , 都应主动进食 , 避免过饥或过饱 , 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 。
胃怕晚餐过饱
早饭遗忘在匆忙间 , 午饭简单对付 , 晚上“大吃大喝” , 睡前来点夜宵 , 这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 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 , 不仅会影响睡眠 , 导致肥胖 , 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 , 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 , 长期如此 , 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
对策:最恰当的比例应当是早餐占三成 , 午餐占四成 , 晚餐为三成 。
胃怕饮食不洁
幽门螺旋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 , 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 幽门螺旋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 , 使黏膜发炎 , 引发胃病 。
对策:讲究饮食卫生 , 饭前洗手 , 不吃霉变、过期食物;分餐制可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 尤其家中有人患胃溃疡时 , 分餐制非常必要 。
胃怕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