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单县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微创手术显身手,真心为患谋利益

鲁网4月19日讯 近日 , 菏泽单县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又展新风采 , 成功为一名七旬患者微创手术解除病痛 。
患者刘某 , 近段时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食物哽噎、阻挡感不适 , 并且症状逐渐加重 , 直接影响正常进食 , 维持身体基本营养需求 。 此次来单县中心医院就诊时 , 已3天多粒米未进 , 仅靠着喝流质食物牛奶等维系 。 一说起进食困难、有阻挡、哽噎不适 , 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食管癌上来 。 一想到此 , 刘某及家人的心情顿时跌落到谷底 。 这几年 , 好光景的日子刚刚有了起色 , 没想到自己的至亲就患上了恶性的疾病 , 生活怎能给这家人开如此的一个玩笑?孝顺的子女不甘心 , 更不愿屈服 , 带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就医 , 最终来到单县中心医院心胸外科 。
接诊的王家富医生热情、耐心地接待了患者 , 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话语让病人及家人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 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 经过必要的相关检查 , 疾病的源头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上纵隔一8X10cm的上纵隔巨大囊肿压迫食管导致的梗阻症状 。 王家富医生急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上级医师孙昌军主任及王献华副主任 。
纵隔囊肿是一种胸内最常见的部位囊肿 。 当纵隔囊肿长大到一定的体积时 , 就会出现压迫胸腔的症状 , 或因并发感染 , 破溃入气管、支气管而出现症状 。 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 , 呼吸困难和发绀 , 咯血并不常见 。 在上纵隔的肿瘤可能压迫上腔静脉 , 引起颈静脉怒张以及面、颈和上胸部水肿 。 如食管受压则发生咽下困难 。 当囊肿压迫或侵入迷走神经则有声音嘶哑 。 上纵隔占位通常由于胸廓骨性结构限制 , 导致胸顶部纵隔术野显示困难 。
手术是治疗纵隔囊肿的主要方法 。 心胸外科孙昌军主任率领的心胸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团队 , 努力践行“一切为了病人利益”的崇高宗旨 。 手术前 , 心胸外科医疗护理团队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病人康复进程所遇到的风险防范进行了深入讨论 , 并对科室之间的衔接、手术流程进行多次演练 。 最终 , 手术仅在患者身上切开2个1~3cm微创切口 , 手术仅用1小时余成功实施完成 。 从术后清醒到下地自主活动仅4小时余 , 创下目前此年龄段同类手术最短的自主运动能力康复的时间记录 。 而用传统手术方法的话 , 手术后因创伤大、疼痛感常需5~7天 , 才能适当下地活动 。
心胸外科孙昌军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外科的发展趋势 , 随着胸腔腔镜设备和外科技术的进步 , 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胸外科疾病(肺癌、纵隔肿瘤、手汗症、食管癌等)的常规术式 , 尤其在肺叶切除、纵隔占位切除等方面 , 作为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可替代传统的开胸手术 。 常规的胸腔镜手术一般选择3-4个小切口完成手术操作 , 虽然相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长约20——25cm)已明显减轻了创伤 , 满足了患者美观的要求 , 但完成手术仍需要在胸部做至少1个或3个以上的切口操作 。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 , 胸腔开孔的数目也由原来的4孔发展到3孔 , 甚至2孔、单孔 。 本例手术 , 患者采用腋前线第五肋间4.5cm长的单操作孔完成手术 , 创伤更小 , 术后疼痛更轻 , 术后恢复更快 , 缩短了住院时间 , 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点 , 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 。
【手术|单县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微创手术显身手,真心为患谋利益】精心的术前准备使病人具有良好的术前状态;合适的麻醉方式及麻醉术中管理为手术保驾护航;胸腔镜手术的微创化及熟练操作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术后细心的护理和积极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及改善肢体功能……通过围手术期医护行为优化和组合 , 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并快速康复出院 , 这才是“视病人如亲人 , 一切为了病人”的真实践行 。(通讯员 刘朝晖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