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数字医联体“株洲样本”:病人转上去 名医请下来

联体|数字医联体“株洲样本”:病人转上去 名医请下来文章插图
株洲市数字医联体的钉钉工作台主页 。
联体|数字医联体“株洲样本”:病人转上去 名医请下来文章插图
右为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易波 。
红网时刻3月25日讯(采访人员 易征洋)医联体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 自去年7月以来 ,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以阿里钉钉平台为底座 , 推动全市医联体的数字化升级 , 半年内双向转诊人数大幅增长超过15倍;名医按需下沉 , 为近2千名病患提供上门服务 , 实现了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与资源共享的医联体功能 , 摸索出了一套医联体创新发展的“株洲模式” 。
株洲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文灿介绍 , 在数字化赋能之下 , 株洲市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现已增至41家 , 覆盖全市四县六区 , 各院医生基于统一数字化平台快速流转信息、匹配资源 , “病人转上去”“名医请下来” , 高效、精准、高质量地服务全域百姓看病就医 。
“病人转上去”:
41家医疗机构连接成网 转诊病人15分钟入住中心医院
“真是太方便了!从炎陵县开车到株洲要三个多小时 , 去一趟不容易 。 县里和市里的医生在手机上帮我们全部对接好了 , 我把父亲送到医院后 , 办手续、挂号、入住 , 整个过程只花了15分钟左右 。 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 ”廖先生说 。
廖先生是株洲市炎陵县居民 , 在亲身体验医联体的在线转诊服务后 , 他赞不绝口 。 称赞来自对比 , 廖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父亲今年69岁 , 患有呼吸不畅的顽疾 , 他前些年曾带老人到大城市求医 。 “去过一次就不敢再去了” , 廖先生说 , “光是挂号就等了3个多小时 。 ”
前阵子 , 廖父又出现肺部不适 , 住进了炎陵县人民医院 , 主治医生是达媚 。 廖父同时患有心脏病 , 年龄大、多病种 , 病情比较复杂 , 可能需要动手术 , 达媚建议转到条件更好的株洲市中心医院 。 家人接受意见后 , 达媚掏出手机 , 打开钉钉上的数字医联体平台 , 输入信息、上传资料 , 为廖父申请转诊;20分钟后 , 株洲市中心医院在平台上回复“有床位” , 确认接收 。 廖父3月15日入住株洲市中心医院 , 在接受为期8天的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 , 已经顺利出院 。
达媚操作的数字医联体平台由株洲市中心医院牵头打造 , 以中心医院为枢纽 , 全市已有41家成员机构的各科室在钉钉APP上连接成网 , 各科室均设“医联体专干” , 医生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 , 就能为病人操作分级诊疗 , 对接医疗资源 。
达媚说道:“以前医生要把病人转到株洲市里 , 主要靠打电话找熟人 , 打听有没有空床位;如果没熟人 , 就只能叫病人自己想办法 。 诊断资料也只能叫病人自己带过去 , 会出现遗失的情况 。 启用钉钉数字医联体平台后 , 医院之间实现了数据互通 , 转诊终于有了明确规范和自动化流程 , 我们操作起了也便捷、高效了许多 。 ”
达媚介绍 , 向上转诊主要涉及两类情况 , 一是疑难杂症 , 二是本院硬件条件不足 , 在商量沟通后 , 最终由病人决定是否转诊 。
“名医请下来”:
数字化平台激活医联体 名医在线“接单”下沉送医
株洲市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陈迅表示 , 数字化升级为株洲市医联体带来了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便利的操作体验 , “数据多跑腿”换来“病人少跑腿” , 医联体各项主要指标有了质的提升:
平台启用后 , 医联体半年双向转诊数增长超过15倍;中心医院的核磁、彩超、CT、PETCT等设备为基层百姓开辟“绿色通道” , 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 中心医院半年内有181人次的名医在线“接单” , 受邀下基层送医上门 , 坐诊、会诊、查房、做手术、开展知识讲座等 , 服务病患1772名 。
易波是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 , 他表示 , 钉钉数字医联体平台上线以后 , 医生下沉服务一改以往的无序状态 , 被纳入了规范化管理 , 大大提高了医生之间的协同效率 。 各科室均选拔业务骨干 , 成立“资源下沉专家小组” , 他是小组成员 , 也是积极分子 。
【联体|数字医联体“株洲样本”:病人转上去 名医请下来】常有区县医院同行在线求助 , 发送疑难杂症患者的病情资料 , 请他前往当地会诊、做手术 。 易波每月通常下基层2~3次 , 自驾车到攸县、炎陵等地医院送医上门 , 一去就是一整天;每次去都争分夺秒 , 坐诊服务6~10人 , 做手术1~3台 , 并与当地医生一起查房 。 他透露 , 就他的专业领域而言 , 基层医院常见的疑难杂症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等 , 重症胆管炎如不及时处理 , 会危及病人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