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中国援几医疗队:“奋战”近一个月,救回病危男子

2月17日 , 一位几度病危 , 又几度转危为安的几内亚患者从中几友好医院步行出院了 。 这让中国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队员们舒了一口气 。 经过近1个月的“奋战” , 他们终于成功解决了患者严重颅内出血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恶性疟疾的危重病情 。
患者|中国援几医疗队:“奋战”近一个月,救回病危男子文章插图
1月20日下午2点 , 医疗队队长张维接到求助电话 , 一 名男子因“突发定向力障碍、答非所问两天”正赶往中几友好医院求医 。 张维随即通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黄小钦、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何婧瑜前往医院接诊 。
头颅CT提示 , 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大量脑出血 , 脑水肿明显 , 如病情进展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 专家们当机立断 , 安排患者收住神经内科病房 。
患者|中国援几医疗队:“奋战”近一个月,救回病危男子文章插图
几经讨论 , 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脱水降颅压方案及对症治疗措施 , 患者入院初期病情曾一度好转 。 然而 , 住院第5天 , 患者病情突然发生进展 , 突发昏睡 , 双侧瞳孔不等大、小便失禁 。 专家们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脑疝 。
此时 , 医疗队面临两难的选择 。 如果即刻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 患者可暂时延缓颅内高压 , 但随后也很可能因有限的护理条件及几内亚炎热的气候而继发感染 , 导致病情进展 , 甚至失去生命 。 而如果继续坚持内科治疗 , 则可能由于治疗条件限制导致降颅压疗效不佳无法逆转脑疝而死亡 。
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神经外科救治小组决定团队作战 , 做好两手准备 。 他们决定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 , 继续内科保守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变化 , 如果病情恶化即刻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随着辅助检查的不断完善 , 病情变得更为复杂 。 患者入院检查疟原虫抗体阳性 , 连续口服抗疟药5天仍间断阵发性肢体抖动 。 专家果断将治疗方法升级为静脉抗疟治疗 。 治疗第3天 , 患者抖动终于消失 , 却又突发高热 , 不能进食 。 检查结果提示 , 患者出现了重症感染 。 医疗队再度调整、升级了治疗方案 , 并持续关注着颅内病变进展情况 。
患者|中国援几医疗队:“奋战”近一个月,救回病危男子文章插图
【患者|中国援几医疗队:“奋战”近一个月,救回病危男子】此后 , 虽然救治过程仍一波三折 , 但在医疗队的积极应对和细心照护下 , 患者病情终于出现好转 , 2月8转出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 2月17日 , 患者在家人协助下 , 步行出院了 。
2月17日是中国农历年初六 , 就在人们仍沉浸在祥和、舒适的“年”的气氛中时 , 援几医疗队员们仍在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麻疹、黄热病流行的几内亚坚守和奋战 。 患者的康复 , 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