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的老洋房
历经百年风雨 , 见证时代变迁
无数名家大亨
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生活印记
本周 , 我们邀您一起
感受梧桐树下的文化韵味
漫 步 风 貌 区文章插图
王西彦旧居
复兴西路34号文章插图
王西彦旧居位于复兴西路34号的卫乐公寓 , 原名卫乐精舍 , 建于1934年 , 赉安洋行设计 , 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 , 建筑面积3797平方米 , 汽车间附屋802平方米 , 属现代点式建筑风格的公寓住宅 。 建筑为十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 两翼跌落一层 , 立面对称 , 竖三段布置 , 中间凸出 , 设一串挑出的半圆阳台为构图中心 , 两边为卧入式阳台形成竖向线条;水泥砂浆外墙 , 立面中部竖线条及突出的半圆阳台为暗红色粉刷 , 其余部分为浅黄色粉刷 , 山墙顶部及南侧有重复线条装饰 , 楼前有小花园 。 1949年后 , 吕蒙与黄准夫妇、陈鲤庭、吴强、赖少其、峻青、王西彦等一批文化人在此居住 。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优秀历史建筑 。
人物简介文章插图
王西彦
(1914-1999)浙江义乌人、作家 。 1937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 。 从1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残梦》开始 ,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 他在文学道路上整整跋涉了68个年头 , 创作了100多部短篇小说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100多万字的散文以及大量的理论研究文章 , 作品被选编成《王西彦选集》一套5卷 。 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历任福建永安《现代文学》月刊主编 , 桂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四届理事 。
人物故事
《春回地暖》的创作背景
1956年初 , 椎间盘突出折磨着王西彦 , 使他不得不在华东医院卧床整月 , 但他依旧凭着坚强毅力在2月23日完成了他写作以来篇幅最长、最尽心力的长篇小说《春回地暖》的初稿 。 他的灵感来源可追到1951年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期间 , 他亲历了湘东、皖北的土地改革运动 , 对农民失去土地所受的痛苦有了深入了解 。 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呼唤着他全力以赴创作这部描绘土改运动下农民境遇、塑造农村各阶层人物形象的作品 。 他倾注全力 , 从动笔到完稿几近两年 , 期间完成了与武汉话剧演员周雯女士结婚以及儿子降生两件人生大事 。
1956年6月 , 尚在病中的他从淮海中路上海作协宿舍迁到卫乐公寓四楼的新家 , 自此不再辗转漂泊 。 他的书房里摆着宽大而适于笔耕的书桌 , 书柜里排满了心爱的各类文学书籍 , 文学氛围浓郁 。 在他的熏淘下 , 他的夫人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肯帮忙的城隍爷》 , 刊登于上海《文艺月报》文章插图
王西彦(右二)和巴金(左三)等朋友在一起
他身处上海 , 而童年、少年时故乡浙东农村的人事、景物却一直萦绕在心头 , 浮现于脑海 , 汇聚成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 幻化为与作品有着千丝万缕渊源的情结 。 他受过家乡空气和米粮的滋养 , 他熟悉那里的叔伯、兄弟、姑嫂、姊妹 , 热爱那里的山丘、溪涧、石桥、泥路、朝晖、晚霞……这便是他对“一个作家的根是什么”问题的回答——“除了自己的家乡、祖国和人民 , 一个作家没有别的根 。 ”他满怀热情地对《春回地暖》不断修改甚至重写 , 他诉说道:“因为自己在执笔写作时是的确动了感情的 , 是脚下带着家乡的尘土和脸上留有为家乡父老们的命运而悲伤的泪痕时的产物 。 好在我给那部反映农村巨变的作品取了个春回地暖》的书名 , 庆幸乡亲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寒冷如冰 , 他们的命运也开始了真正的转变 。 ”(《家乡的土和童年的泪痕》)文章插图
王西彦(杨宏富 画)
【王西彦|漫步风貌区,在王西彦旧居忆《春回地暖》的创作往事】信息来源:《200031——一个历史街区的文化记忆》
- 漫步林间,心事随风散
- 玩家|独立致郁《追忆列车》上线PS4/5 11.25漫步乡间
- 微雨|《阴阳师:妖怪屋》萤草新衣服来啦!微雨初霁,和萤草一起雨后漫步吧!
- 何穗骑马漫步戈壁荒漠,白色衬衫配白裤子,格子衬衫当围裙
- 42岁殷桃撑伞雨中漫步真洋气,穿露肩装配直筒裤,秀直尺肩大变样
- 明星造型|42岁殷桃撑伞雨中漫步真时髦,穿露肩装配直筒裤秀直尺肩,新造型大变样
- 任嘉伦雨中漫步绝美九宫格来袭 戴耳钉的国超就是坠雕的!
- 刘诗诗最新广告曝光!穿POLO衫森林漫步超养眼,难得露出鲜活一面
- 宋轶夏日时尚大片 漫步海岛悠闲舒服
- 琉璃|独持武魂,漫步山海。《天下3》独步山海伴生武魂精彩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