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来源:湘西网
姚理 王钊 周桂林
近日 , 神经外科二科利用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成功治疗多例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 。
据介绍 , 中风是目前一大死因 , 其中出血性疾病约占20%-30% , 即俗称“脑溢血 。 随着缺血性心脑血管的预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 目前 , 口服抗凝药物的中老年人群比例逐年增加 , 所以 , 因抗凝药物引起的脑出血也逐渐增加 , 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
近期 , 神经外二科收治了多例与抗凝药物相关的脑出血患者 , 患者出血量大 , 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神经功能受损 , 手术指征明确 , 但因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 止血相对困难 , 使得常规的开颅手术风险增加 。 因此 , 对于这类不能耐受常规开颅手术的患者 , 采取微创、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血肿清除手术显得尤为重要 。
自数字神经外科建立以来 , 脑血管病团队在术前利用数字建模 , 针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出血量 , 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 大部分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文章插图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文章插图
患者向某 , 因突发意识障碍伴肢体偏瘫5小时入院 , 既往有“高血压病、尿毒症长期透析”病史 , 术前CT提示颅内基底节区血肿 。 经三维重建 , 计算出颅内血肿量为:55248.45mm^3 , 设计手术导板进行微创精准穿刺置管引流手术 , 术后血肿逐渐吸收 。 术后第一天血肿清除约56% , 术后第三天血肿清除约95% , 意识逐渐清醒 , 病情逐渐好转后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 。
据神经外二科主任朱英杰介绍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逐渐被接受 ,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 , 其凝血功能往往存在异常 , 同时存在出血的风险 , 其中颅内出血是较为危重的并发症之一 。
微创穿刺导板是医学影像、3D数字及打印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 , 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 在脑出血这类多临床多发病中 , 通过重建血肿模型并设计手术方式 , 在不同的视角下反复模拟 , 避开重要脑组织结构和血管 , 建立对病患脑组织损伤最小的手术通道 , 降低甚至避免了常规开颅手术的出血风险 , 最终设计出最优的手术入路 , 通过3D设计并打印出穿刺的导板 , 使得手术医生就能像狙击手一样 , 精准实施脑出血的穿刺治疗 ,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并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 , 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 。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文章插图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文章插图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文章插图
【手术|湘西州人民医院:3D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精准治疗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在院长黄纯海带领下 , 业务水平稳步拓展 , 现已常规利用数字医学工程技术 , 配合神经显微技术 , 能成熟开展颅内各种血管病的开颅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 , 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自发性脑出血、脑干出血、烟雾病等 。 同时 , 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严重脑梗塞的发生 , 为湘西州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 。